新闻动态News Center
AG真人平台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AG真人平台 > 【AG真人视讯医疗:行业分享】认识瘢痕(二)

【AG真人视讯医疗:行业分享】认识瘢痕(二)

 

四、瘢痕的防治

(一)防治的原则
       1、早期干预:瘢痕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对于瘢痕形成后治疗尚无理想方法。因此,对瘢痕的早期干预意义重大。对瘢痕的早期干预主要是指从上皮覆盖创面后瘢痕组织开始形成时即介入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包括瘢痕形成前和形成期两个阶段的管理。早期干预的目的在于降低瘢痕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即尽量去除各种造成瘢痕增生的因素,抑制瘢痕的生长。有大量数据支持,硅酮制剂、压力治疗和外用药物(如洋葱提取物制剂及某些中药外用制剂)等单一或者联合应用是瘢痕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瘢痕症状及外观,且耐受性良好。
       2、联合治疗:瘢痕因其复杂的形成机制和持续的进展过程,单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常不明显。经验和部分证据提示,将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合理地联合应用,包括不同机制、不同类别的治疗方案联用(如硅酮制剂和洋葱提取物制剂之间联用、药物联合手术、药物联合激光治疗等),效果更优。但最为理想的联合方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随着临床技术发展,瘢痕防治方法还会有进一步更新,也必将促进瘢痕防治策略的改进。
       3、充分治疗:瘢痕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和长期的病理过程,需要一个持续、充分的治疗过程。定期评估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对瘢痕生长情况进行评定;另一方面对前期治疗进行评估、分析。应基于评估结果持续、动态治疗,直至获得满意疗效。
(二)瘢痕的预防
       瘢痕的预防应从创伤发生时开始,目的是减少瘢痕发生,其重要性不亚于治疗。临床应当评价瘢痕形成的风险,并基于风险分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瘢痕形成的风险评估:目前尚缺乏界定瘢痕危险分层的大规模证据,临床进行风险评估时可谨慎考量影响瘢痕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而对患者形成瘢痕的风险进行分层。女性、年龄较小、伤口或创口较深、全层损伤、创伤或烧伤面积较大、张力部位、愈合时间较长(3周以上)、酸烧伤、反复破溃、感染以及多次手术、网状植皮、术后感染、既往不合理治疗等医源性因素,均是临床上认可或临床研究中证实的瘢痕危险因素。专家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既往存在病理性瘢痕,或接受术后瘢痕发生率高的手术,如胸、颈部手术,或存在病理性瘢痕家族史,或合并大于等于1种以上上述危险因素(除性别和年龄因素)的个体可视为瘢痕形成高风险患者。既往不存在病理性瘢痕,未接受胸、颈部手术,无病理性瘢痕家族史,且不存在上述除性别和年龄以外的危险因素的个体可视为瘢痕形成低风险患者。介于二者之间的,则视为瘢痕形成中风险患者。
       2、瘢痕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瘢痕形成前的预防和瘢痕形成期的预防。形成前的预防主要是从创面处理和手术操作两方面着手。优化创面处理,预防瘢痕形成的重点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给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尽早封闭创面。手术操作的主要预防措施为无菌原则、无(微)创技术、无张力、无异物、无死腔、手术时机合适及手术方法得当。
           瘢痕形成期采取一些措施对瘢痕的生长仍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瘢痕形成的程度,减少瘢痕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方法有:压力治疗、药物疗法、放射疗法、光电技术疗法和功能康复综合疗法,需评估患者瘢痕形成风险,进一步选择不同预防措施。具体推荐意见总结如下。
       (1)高风险患者
           推荐意见1:推荐将硅酮制剂、压力治疗在创面愈合(上皮化)后尽早合理联合使用,建议使用至瘢痕稳定成熟。
           推荐意见2:用于活动度大、面部或潮湿地区,硅凝胶制剂可能优于硅胶片。
           推荐意见3:洋葱提取物制剂、相应中药制剂等药膏状药物可能较硅胶片及压力治疗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推荐意见4:对于小面积瘢痕但预防效果不佳、瘢痕发展迅猛的病例,可反复联合使用瘢痕内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推荐意见5: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除上述预防方案外,建议定期联合应用光电技术多次治疗。
           推荐意见6:对于充血严重的瘢痕,除上述预防方案外,可联合应用光电技术治疗。
       (2)中风险患者
           推荐意见1:推荐硅酮制剂、洋葱提取物制剂、压力治疗和某些中药外用制剂单用或联合应用。
           推荐意见2:可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经济情况、文化层次选择患者较易长期坚持的预防方法。
       (3)低风险患者
           推荐意见1:建议患者遵循规范的卫生习惯即可。
           推荐意见2:如患者担心瘢痕形成,可使用硅酮制剂、洋葱提取物制剂、某些中药外用制剂等。
       (4)其他注意事项
           日光紫外辐射对瘢痕组织美观度影响的证据极少。然而,有一项研究显示,术后日光暴露可使瘢痕外观恶化。临床相关的动物模型研究显示,防晒霜是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日光时的主要保护手段。建议瘢痕愈合阶段不应暴露于日光下,需注意防晒。
       3、瘢痕癌的预防:由于瘢痕反复溃疡易诱发瘢痕癌,建议对反复溃疡、经久不愈的瘢痕及瘢痕化的慢性创面尽早进行皮肤活检,明确病灶病理性质,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建议对反复溃疡、经久不愈的瘢痕及瘢痕化的慢性创面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瘢痕,采用植皮、皮瓣方法彻底修复创面。
(三)瘢痕的治疗
       瘢痕的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瘢痕分类、患者瘢痕史(包括既往治疗失败或成功史)、治疗依从性等。此外,患者瘢痕常见症状如疼痛、瘙痒则可能需要其他特殊治疗或辅助治疗。现有的瘢痕治疗方式和药物主要包括:体表外用制剂(洋葱提取物、丝裂霉素C、咪喹莫特),局部注射治疗(博来霉素、糖皮质激素、5-氟尿嘧啶),物理疗法(硅酮制剂、放射治疗、冷冻疗法、压力治疗、黏性微孔低致敏性纸胶带),手术治疗和光电技术治疗(强脉冲光、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射频消融)等。
       1、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基于临床常见的未成熟或红色增生性瘢痕、手术或外伤引起的线性增生性瘢痕、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进行方案推荐。
        (1)未成熟或红色增生性瘢痕
           推荐意见1:建议使用硅酮制剂、低致敏性纸胶带和含洋葱提取物制剂进行预防性治疗。
           推荐意见2:采用预防措施后增生性瘢痕仍持续发红(时间超过1个月),应采用线性增生性瘢痕处理方法[详细见下文(2)手术或外伤引起的线性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推荐]或激光治疗,包括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和点阵激光治疗。
        (2)手术或外伤引起的线性增生性瘢痕
           推荐意见1:线性增生性瘢痕增生期首选治疗方案包括硅酮制剂、脉冲染料激光或点阵激光治疗。点阵激光也可用于线性增生性瘢痕成熟期的治疗,剥脱性点阵激光效果优于非剥脱性点阵激光。
           推荐意见2:硅酮制剂治疗一段时间无效或效果不理想,或瘢痕增生较为严重、出现瘙痒症状,上述一种或者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采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或5-氟尿嘧啶辅助治疗。
           推荐意见3:压力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不能缓解时的联用方案,其单独应用效果一般不显著。
           推荐意见4:较长时间(如12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切除。术后应按照瘢痕形成风险分层采用相应措施预防复发。
           推荐意见5:当瘢痕收缩过度造成挛缩,引起功能性障碍时应考虑手术松解。Z-成形术或W-成形术有助于减少瘢痕张力、减少复发风险。波浪形切口法或S-成形术也可用于线性增生性瘢痕的重建,效果良好。
           推荐意见6:植皮或局部皮瓣移植可用于治疗较大面积的线性增生性瘢痕。建议术后采用辅助治疗预防复发,但尚无单一方法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7:对于严重瘢痕,治疗方案包括:
             ① 手术切除联合连续数月逐层注射曲安奈德,每个月1次注射糖皮质激素;
             ② 每个月1次皮损内注射5-氟尿嘧啶和糖皮质激素,以及新的药物制剂,如博来霉素或丝裂霉素C。
        (3)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推荐意见1:广泛烧伤的患者应在专业烧伤科进行治疗及护理。一旦创面形成完整稳定的上皮,应开始瘢痕的预防和治疗。
           推荐意见2:硅酮制剂是首选治疗方案,可与压力治疗、洋葱提取物制剂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 年 5 月第 29 卷第 5 期)
2.2014年国际疤痕管理临床建议(美国皮肤外科协会)
3.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2017 年第12 卷第6 期)
4.硅凝胶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 2012 年 6 月第 21 卷第 6 期)
TOP
2706732215
0431-85947686